赤峰12峰味
赤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燦爛的文明傳承,讓這里的飲食依時而變,智慧靈動;厚重的歷史文化,讓這里的人們用至精至誠的心意烹制食物;富饒的土地孕育,讓這里的食材天然綠色,優(yōu)質(zhì)多樣;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里的飲食習(xí)慣兼具蒙古族特色和東北風(fēng)味之長。赤峰人的一餐一食形成了紅山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個性。無可復(fù)制的地域,獨一無二的味道,赤峰12峰味,用精湛的廚藝把風(fēng)味菜肴烹飪出了巔峰的味道!
1、赤峰對夾
赤峰對夾,當之無愧的赤峰美食名片,亦是赤峰人鄉(xiāng)愁的寄托。據(jù)說這種小吃源自赤峰非常有名的哈達火燒與驢肉火燒、宮廷熏肉相結(jié)合而創(chuàng)制。赤峰對夾將油水面按一定比例和成面團揉勻醒透,搟成薄片,在上面抹一層由小米面與豬油做成的油酥,卷起,揪成小面團餅成型,烙熟夾入熏肉。赤峰對夾好吃的關(guān)鍵一是燒餅的起酥程度,二是熏肉的味道。正宗赤峰對夾,外皮金黃,層次分明,肉質(zhì)細膩,熏香濃郁,瘦而不柴,肥而不膩,韌而不破,焦香四溢,香酥脆口,余味悠長!2017年10月赤峰對夾被認定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2、排骨蒸餃
排骨蒸餃是 赤峰市敖漢旗的特色美食。餃子皮是開水燙面揉勻醒透后制成,將豬精排剁成小塊再加入蔥、姜、醬骨湯等調(diào)味品,煨制6小時以上以致入味。排骨穿上餃子外衣,蒸15分鐘左右,一道想象力豐富的地域美食便誕生了。排骨蒸餃吃起來肉骨分離,鮮嫩可口,更有菜飯同食的感覺。偶爾會咬到一塊脆骨,亦驚亦喜,細嚼慢咽,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3、烤羊背
烤羊背是赤峰地區(qū)蒙古族接待尊貴客人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是全羊中的上品菜。赤峰烤羊背選用的是當?shù)赜文辽B(yǎng)的肥嫩罕山羊,經(jīng)過復(fù)雜的刀工處理之后再腌制上色,赤峰烤羊背的獨到之處就在于此。入味后放入特制烤爐中烤四到五個小時,羊背表皮在刀痕處龜裂開來,香氣四溢、色澤紅潤、皮酥肉嫩、酥香可口、毫無腥膻。烤羊背最重要的步驟是上菜的儀式,盛裝的器皿,豪放的酒歌,醇正的奶酒,潔白的哈達組成的整套烤羊背儀式,已經(jīng)超越菜品本身成為蒙古族飲食文化的表達方式。再配上赤峰人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和熱情好客更讓烤羊背充滿了濃郁赤峰峰味。
4、干炸華子魚
位于赤峰市克什克騰貢格爾草原西南部的達里諾爾湖,漢譯“象大海一樣寬闊美麗的湖”,享有我國第三大天鵝湖的美譽。獨特的高原氣候、特殊的半咸蘇打水質(zhì)、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達里諾爾湖盛產(chǎn)的瓦氏雅羅魚(俗稱華子魚)營養(yǎng)豐富,肉質(zhì)細膩,獲得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華子魚個頭不大,當?shù)厝俗钕矚g的烹飪方式是干炸,高溫迅速鎖住魚肉的鮮美味道,冷水魚極品的肉質(zhì)達到最佳呈現(xiàn)。誘人的金黃色澤,外酥里嫩的口感,留給人難以忘懷的鮮美味道。華子魚多在春冬季捕撈,達里諾爾湖冬捕場面壯觀、氣氛熱烈,成為冬季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2011年6月“達里諾爾湖冬捕習(xí)俗”列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5、紅蘑炒肉
紅蘑所含營養(yǎng)價值極高,菌肉肥厚,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有“素肉”之美譽。紅蘑炒肉,選用野生紅蘑和豬肉加蔥姜炒制。紅粉相間,鮮香滑潤,健胃開脾。豬肉經(jīng)過紅蘑提香,異常鮮美,紅蘑經(jīng)過脂香浸潤,口感豐腴,這道菜將各自食材的味覺優(yōu)勢融合到了極致,成為老少皆愛的山珍美味。赤峰美林谷是一個以原始次森林和亞高山濕地草甸為主的世外桃源,氣候涼爽,雨量充沛,山勢平緩,水草豐美,特別適宜紅蘑生長。
6、干炸羅隔肉
羅隔肉是豬肉中肝臟連接腹腔的膜肉,比較有嚼勁,最適宜干炸。干炸羅隔肉充分利用其獨特的肉質(zhì)口感,經(jīng)過腌漬入味,通過油溫和火候的把握,完成羅隔肉的美味質(zhì)變之旅。色至黃褐出鍋,迅速撒上椒鹽,在高溫融解下再次入味,外脆里韌,干香濃郁,滿口生香,一道家常美食便有了不平凡的味道,晉升為絕佳的下酒菜。
7、鍋包肉
作為老赤峰名菜的代表,鍋包肉當之無愧成為赤峰老少皆愛的頭牌菜,也是赤峰各大小飯店點擊率最高的家常菜。赤峰鍋包肉選用豬里脊肉,切長方片,裹上提前泡制好的雜糧淀粉,下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起,復(fù)炸到口感更酥脆,再烹入鮮咸或者酸甜汁即可。作為東北菜系的名菜,赤峰鍋包肉的味道與東北地區(qū)還是有差別的。赤峰鍋包肉口味講究咸、鮮、酥、脆,(東北的鍋包肉則炸得程度稍輕,口感上要軟一些。)色澤金黃,咸鮮適宜,微帶甜酸,蒜香濃郁,便是赤峰鍋包肉的最佳口感。
8、殺豬菜
殺豬菜,顧名思義就是赤峰農(nóng)村殺年豬的當天,用血脖肉(頸肉)、豬血腸以及干白菜一起做成大燴菜。進入臘月殺年豬并宴請賓客,是赤峰鄉(xiāng)村民俗的傳統(tǒng)。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殺豬菜的水平幾乎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餐飲水準。赤峰殺豬菜的一個特色是用的地產(chǎn)干白菜而不是東北的酸菜。多數(shù)是選取秋季的小黑白菜,葉以柔嫩無硬梗翠綠為上乘,經(jīng)過陰干通風(fēng)晾曬而成。使用時用開水燙熟,再經(jīng)過浸泡去除雜味。赤峰殺豬菜里的血腸會加入切碎的腸油和蕎面。正宗赤峰殺豬菜,血脖肉肥瘦相間,醇厚溫潤;血腸嫩而不散,潤而不膩;肉香入菜,干白菜充分吸收了湯汁油脂,回綠油潤,中和了油膩,變身為殺豬菜中的精華。一鍋殺豬菜,在各取所愛中便成為家人朋友冬日團聚的最佳選擇,亦是赤峰人過年回家最大的惦念。
9、炭烤羊尾尖
愛吃會吃的赤峰人總能找到食物最好吃的做法。炭烤羊尾尖,是赤峰流行的地域創(chuàng)新菜。尾尖選用羔羊羊尾骨,腌制后燉熟,用蒙古火山石炙火烤制。表皮焦香,醬紅油亮,醇香鮮嫩,膠質(zhì)豐富,香辣誘人。尾骨之間的細肉,細細剔出吃凈,總有意猶未盡,欲罷不能的感覺,慢品細咽的回味之中,便留下了最深的味覺記憶。
10、麻籽豆腐
麻籽豆腐是采用火麻的種子加工而成,火麻曾被列為五谷之一,是一種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食品。將麻籽放入盆內(nèi),挑出雜物后洗凈,用溫水浸泡一晚,撈出后加水在石磨上磨成泥糊狀,過濾以去掉麻籽外皮。放入鍋中,用文火慢慢熬制,待麻籽汁呈水豆腐形時就可以出鍋了。麻籽豆腐成糊狀,細而散,麻香嫩鮮,口感別具一格,可做成小炒麻籽豆腐、麻籽豆腐燉白菜等菜品,是與眾不同的地域性美食,有潤燥清腸之功效。
11、小米飯菜包
小米飯菜包又叫打飯包。最地道的食材是用赤峰熬漢旗出產(chǎn)的小米燜飯,用東北特產(chǎn)的新鮮綠白菜葉子,東北大醬做成的雞蛋醬、肉炸醬、蘑菇醬或者直接用大醬,還要拌上蔥絲、香菜。取一張碧綠的大白菜葉子,先放小米飯,加醬拌勻,再放上用手撕碎的小蔥和香菜,包成四方包袱狀,雙手捧著吃。一口咬下去,蔥香混著醬香,飯香融著菜香,菜飯之間的混香在至愛的大醬陪伴下,舒暢地進入腸胃,東北人的豪放頃刻間在大快朵頤中得到了滿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菜包便是赤峰人最平凡的歡樂時刻。
12、糟米咯咯豆
糟米咯咯豆是赤峰傳統(tǒng)面食。糟米面是用小米、大米或者玉米經(jīng)過“糟”后,即用水泡使其變酸,再沖去酸味控干水分加工成面粉。糟米面用開水燙成面團,再用擦床壓出長短不齊的面條,入鍋煮熟。因其面條極短,被赤峰人親切稱為咯咯豆。根據(jù)個人口味澆上韭菜雞蛋鹵或酸菜鹵,口感細膩爽滑,微酸香甜,老少皆宜。赤峰人最愛韭菜雞蛋鹵,黃綠相間,色澤明快,甚是好看。在夏天天氣炎熱時,過水后再澆上鹵子的咯咯豆吃起來非常清爽消暑,是粗糧細作的經(jīng)典美食。
一代又一代的赤峰人在天地間升起煙火,用心意把家的味道端上餐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不僅孕育了“中華第一龍”、“華夏第一村”、“遼王朝的故都”,更孕育了愛吃善做的赤峰飲食文化。赤峰12峰味,在這片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交相輝映的熱土上,期待著給予你味蕾一次巔峰之旅。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是否“確認”跳轉(zhuǎn)到登錄頁?